首页 > 资讯 > > 正文
如何做好网络视听领域文化传承发展?听听这些专家大咖怎么说
2023-08-24 19:36:45 来源:大众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共享大视听,精品赢未来。8月24日上午,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拉开帷幕,来自网络视听领域的专家学者、业内大咖齐聚一堂,就网络视听内容创作、文化传承发展、业态创新等话题分享精彩观点,展开思想碰撞。

开幕式现场,“中国梦新征程”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展播活动和“复兴印迹”—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十周年主题微纪录片正式启动,还举行了“视听中国”优秀短视频征集展示系列活动发布仪式、中国网络视听三项重大活动聚力暨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主题“同心向未来”发布仪式和新时代网络视听创作“崇德尚艺勇攀高峰”倡议书发布仪式。

网络视听是互联网时代文化的新业态,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需求。在此背景下思考网络视听与文化传承发展的“双向奔赴”,具有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。在随后举行的主论坛上,6位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、行业精英,围绕网络视听领域“文化传承发展”这一主题,集思广益、畅所欲言,为推动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提供了新思路、新观点。

“当前,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认同,许多网络视听形式也积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这对我们在网络视听领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要求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,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文艺精品,既要坚守人民立场,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,也要激发年轻人共鸣,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。她说,目前,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“走进济宁”正在进行,两位青年导演用现代化的视角和表现手段,对话孔子、问道经典,创作出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两个原创话剧。

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保护、挖掘和利用,特别是通过网络视听形式来推进,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、研究馆员赵声良介绍了实践经验。“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库,为保护、研究和利用好这一资源,我们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努力,目前建成了数字展厅中心,公布了数字藏经洞,还推出了云游敦煌系列视频,引发国内外关注。”赵声良说,为更生动鲜活推广敦煌文化,去年还塑造了虚拟宣传大使形象“伽瑶”,她以展览虚拟直播、丝路文化科普等方式与观众见面,带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互动。

在网络时代,中国动画如何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?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以网络热播动画艺术短片集《中国奇谭》为例进行了说明。“今年1月,我们主导创作、与B站共同出品的《中国奇谭》在B站上线播出,全网总播放量突破2.8亿,豆瓣评分最高9.6分,获得了来自各界的赞誉。而《中国奇谭》所展现的中国式哲学思维,才是构建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的源流与基础。”速达说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国动画“中国学派”的艺术根脉,而网络时代赋予了“中国学派”更广阔的演出舞台,这些都是中国动画发展的良好机遇。

“最近,湖南省博物馆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,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获得好评,这些都说明大众市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认可。”湖南卫视副总监、芒果超媒常务副总编辑周山说,做好网络视听领域的文化传承发展,一是要创新思维求效果,讲好文化的故事;二是要创新表达说新话,讲好青年的故事;三是要创新方式国际化,讲好出海的故事。

年轻一代是网络原住民,如何以更生动有趣的视听表达方式,开拓少年儿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,凯叔讲故事品牌创始人王凯谈了自己的想法。他认为,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如果只是把一些经典著作摆在孩子面前,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,关键是要为孩子们重新梳理这些资源,并且搭建起引导兴趣的认知场景。

“随着大数据视听技术的不断提升,文旅产业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”著名作家、编剧马伯庸认为,深挖地方文化资源价值,整合文旅资源,将其转化成能够落地的城市文化名片,是网络视听行业创新发展、实现“视听+”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“要想做到这一点,应该关注6个方面,一是挖掘城市文化底蕴,二是找到文化中能给观众提供新鲜感的地方,三是要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一无二性,四是注意文化与当下价值观的关联,五是这种文化能够让当代人理解,六是可转化为各类产品。”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静 报道)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